廣州(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千年商埠”)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
廣州地標 小蠻腰
廣州被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甲級寫字樓總存量均居全國前三。在廣州投資的外資企業達3萬家;世界500強企業達297家,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廣州互聯網企業超過3000家,誕生了微信、唯品會、YY語音、酷狗音樂、網易、UC瀏覽器等,網絡游戲產業營收占全國近三成。廣州硬科技發展指數居全國前三;2016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量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
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住戶存款總額(居民儲蓄存款)、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前三;人均消費額居全國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聯合國報告指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廣州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三,2016年人口增量居全國第一,吸納高校畢業生全省最多。
廣州擁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學生總數達113.96萬人,數量居全國第一;廣州集結了全省97%的國家重點學科、70%的科技人員和95%的博士;各級重點實驗室數量均居全省第一;科技創新獲國家、省科技獎勵占全省過半;并建成華南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
廣州大學城
地理位置: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氣候條件: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
廣州花城廣場
地形地貌:
廣州屬于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行政區劃:
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黃埔、南沙,簡稱“老七區”。東山、芳村、蘿崗原為老七區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銷,南沙為新的老七區組成部分。老四區原指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但是區域調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區(老城區),指越秀、荔灣、海珠;新四區為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
人口:
2016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404.35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萬人,增量居全國第一 。戶籍人口870.49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86.06%。
民族:
2015年,廣州有少數民族人口71.8萬人,分屬55個少數民族。其中,戶籍少數民族人口8.8萬人,非戶籍少數民族人口63萬人。
華僑:
廣州市“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歸僑、僑港澳眷屬近400萬人,其中市內歸僑僑眷、僑港澳眷屬近160萬人,占廣州戶籍人口近1/5,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近240萬人,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在亞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區。
外籍人士:
廣州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外籍人士眾多,2013年,從廣州各個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國人達到520.6萬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廣州居住的外國人為11.8萬人,其中亞洲人口為5.7萬人,歐美人口3.6萬人,非洲人口1.6萬人。
交通:
公路
鐵路
航空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級樞紐機場之一,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空中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國際航空樞紐。飛行4F級。已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2016年旅客吞吐量597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5萬噸;開通國際航線149條,通達亞、非、歐、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二號航站樓將在2018年春節前投入使用,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T3航站樓將于2022年建成,第四、第五跑道已在規劃建設,預期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完成后,機場吞吐能力將達到105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500萬噸/年。
廣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
地鐵
截至2017年6月,廣州地鐵共有10條營運路線(1號線-8號線、廣佛線及APM線),總長為308.7千米,共167座車站,開通里程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預計達777萬人次,客流強度全國第一。2017年4月30日,單日客流量達到908.3萬人次,刷新歷史紀錄
廣州鐵路.jpg
航運
廣州是1984年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2016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同比增長4.5%,居華南第一位,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8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0%。
廣州港已開通了87條國際航線、105條內貿航線。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運巨頭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廣州內河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市內交通:
●公交
廣州公交車有市區巴士(含夜線)、廣州BRT、城際巴士、機場專線、大學城專線(廣字頭、大學城字頭)、華南樓巴、旅游線、高峰專線、科學城專線、商務線、地鐵接駁線等路線;其中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三個郊區有自己的公交系統,另蘿崗K01、K02為免費巴士。
●有軌電車
廣州海珠有軌電車已經開通,增城有軌電車試驗段一、二號線規劃2016年開通運營。廣州大學城有軌電車規劃2017年開通運營。
●無軌電車
廣州市內居民多稱“電車”,于1960年通車運營,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座有無軌電車系統的城市。線路共14條。
●公共自行車
2010年6月22日開通了廣州公共自行車服務。
●渡輪
大沙頭碼頭、太平通津、太古倉、大阪倉碼頭、中山碼頭等。
●水上巴士
廣州首條水上巴士線于2007年開始運營,該線串起芳村碼頭、西堤碼頭、天字碼頭、中山碼頭四大碼頭。
廣州水上巴士
經濟:
綜述
2016年,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610.9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2%。地區生產總值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22:30.22:68.56,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68.56%,居中國前三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財政總預算收入5174億。廣州已形成汽車、石油化工、電子、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交通運輸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廣州正大力實施IAB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位居中國第三位,穩居總部經濟發展第一能級城市范圍內。廣州已吸引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并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截至2017年9月底,累計有3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落戶。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廣州設立921個項目,其中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在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排行榜中,廣州共有8家企業入榜,總數位列廣東第一。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將在廣州舉辦。
廣州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超大城市第一位。2016年、2017年《機遇之城》報告,廣州均居中國城市第一位。在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中,廣州均居全國前三位。2017年,廣州市連續三年位居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三位。
第一產業
2016年,廣州都市農業總收入1845.1億元,增長0.5%。都市農業總產值1330.6億元,增長0.5%。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省級龍頭企業24家,都市農業示范區30個。農業產業化產值92.5億元,增長0.5 %;農業產業化規模達22.4 %,提高0.5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廣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制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中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廣州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廣州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制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廣州工業總產值的1/3。
2016年,廣州工業增加值5369.40億元,比上年增長6.2%。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664.55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93.48億元,增長7.6 %,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49.57%。廣州擁有六個過千億的制造業集群,分別是汽車、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是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2016年,廣州汽車產量達263萬輛,居全國第二位;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第三產業
●商業
廣州號稱“千年商埠”,歷史上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中心之一,商業網點多、行業齊全、輻射面廣、信息靈、流通渠道通順。廣州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中國十大城市之冠。北京路商業街區、江南大道商業街區、人民路商業街區、第十甫商業步行街、上下九路商業區、長堤商業區、東山口商業區、天河商業區、珠江新城等為市內較大商圈。
廣州五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2016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06.49億元,居中國第三位,人均消費品零售額居中國第一位。商品進出口總額8566.92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商品出口總額5187.05億元;商品進口總額3379.87億元。
●金融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金融中心,華南地區融資能力最強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外資銀行第二批放開準入的城市。2011年廣州成為繼上海、北京后,第三個加入“GDP萬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城市。廣州是全國首批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
2016年,廣州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800億元,同比增長11%,占全市GDP的9.2%,成為全市第5大支柱產業。廣州市金融業實現直接融資占比居全國第一。全市直接融資余額達1.35萬億元,在大城市中僅次于上海(1.49萬億元),占全?。ê钲冢┑?0.7%。廣州市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的比重達65.7%,居全國大城市第一位。2016年全市保費收入達1166.2億元,連續10年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長64.2%,居全國大城市第一位。擁有保險法人機構3家,市場主體97家。2016年共新增7家法人金融機構、21家持牌金融機構和超過1000家類金融機構,為歷年之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7530.20億元,存款余額45937.34億元,貸款余額29669.82億元。2017年2月末,廣州地區貸款余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貸款增量達歷史高位。
截至2017年6月,廣州共有境內外上市企業140家,比去年新增7家,總市值2.2萬億;在“新三板”掛牌企業412家,比去年新增64家,總市值1075.62億元,募資總額92.82億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6789家,累計融資及流轉交易總額1622.453億元。2016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家,累計133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02家,累計348家,掛牌增長率達84.4%,高于全?。?8.3%)和全國(41%),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一位。
2017年3月19日,中證報價系統南方運營中心正式落戶廣州并啟動了中證報價私募股權市場上線儀式該項目的落地,標志著兩所(滬深交易所)、兩系統(全國股轉系統、中證報價系統)在京滬廣深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兩大金融品牌項目落戶廣州,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F20—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落戶廣州,全國最頂級的風險投資論壇——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從今年開始在廣州、深圳輪流舉辦。
2017年6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廣東省廣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犊傮w方案》明確提出,在廣州市花都區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以金融創新推動戰略性主導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為主線,力爭5年內通過制度、組織、市場、產品、服務、保障措施等領域的創新探索,實現綠色融資規模較快增長,基本建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會展
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通商貿易的口岸,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享譽全球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將把“中國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級博覽會的層次。
1993年9月蒙特利爾舉行世界大都市協會大會上吸收為正式會員城市,1996年推選為董事會員城市,是中國最早加入該協會并成為董事會成員的城市,2000年承辦了世界大都市協會董事年會和國際研討會。
2012年,廣州成功舉辦了2012中國(廣州)星海國際合唱節,第17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2012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在國際和中國性專業文藝評獎中,廣州共獲獎34項。
語言:
廣州是廣府民系的核心地帶,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全境可通用粵語。第一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于2013年11月在廣州舉辦。[90] 清末起,由外國人拍攝的照片、制作的地圖及文獻,均以粵語拼音標注地名和人名,至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定為正是地方標準,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規則明顯,至后期逐漸完善,方案再傳至香港,成為香港政府粵語拼音。新中國建立后粵拼被取締,但在港澳及海外獲保留。
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和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91] ??图以捴饕植加谠龀菂^(占本地人口近40%)、花都區、從化區,白云區、天河區、越秀區、番禺區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廣州居民基本能講普通話。
飲食: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中國。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廣州菜
廣州菜是在匯集廣東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中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府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品種多樣。廣府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谖渡弦郧?、鮮、嫩、滑、爽、香、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94] 。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阿一鮑魚、干炒牛河等。
●早茶:廣州早茶
茶點心“飲茶粵海未能忘?!睆V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 “飲咗茶未???”(喝茶了嗎?)。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于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人喜歡喝茶,比如飲早茶,飲涼茶,飲功夫茶等。大家喜歡在節假日呼朋喚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點心,聊天。廣式點心品種多樣,制作精美,各有風味。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
●特色小吃
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
云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由于此品湯味濃郁,云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云吞面還有一個別稱叫細蓉。
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荷葉包飯:荷葉包飯又稱荷葉飯,是廣州有名的風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的。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
●餐飲老店
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酒家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號。
●酒吧
沿江路的酒吧街、環市路的酒吧街、白鵝潭酒吧街等都是廣州較有名的酒吧街。
旅游:
廣州旅游資源豐富,其中以花城廣場、廣州塔、白云山、長隆旅游度假區、珠江夜游、陳家祠、沙灣古鎮、沙面、圣心大教堂、嶺南印象園、寶墨園、越秀公園、南越王博物館、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南沙濕地公園、海珠湖國家濕地公園、從化溫泉等景點最為盛名。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2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3處。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此外,還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廟,明朝的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余蔭山房等。近代革命歷史紀念地有毛澤東同志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中山紀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廣州傳統有波羅誕廟會、廣府廟會等節日。
2016年,廣州接待過夜旅游人數5940.5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其中,入境旅游者861.87萬人次,增長7.3%;境內旅游者5078.69萬人次,增長4.6%。在入境旅游人數中,外國人329.68萬人次,增長7.0%;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532.19萬人次,增長7.4%。旅游業總收入3217.05億元,增長12.0%。旅游外匯收入62.72億美元,增長10.1%。
城市榮譽: